一条石板路,千年老市集,我们备下了非遗老口味的“长桌宴席”。-丝路古城
2018
QUANZHOU
如果没有嫩的像豆腐般的鱼丸,
某个薄雾缥缈的清晨,
梁实秋或许写不出小跨院的人间烟火。
如果没有热气腾腾的葫芦馅儿饺子,
那个凉风习习的秋夜,
莫言估计很难找出另一种方式去庆祝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
……
食物,是舌尖的记忆,是乡愁,是文化,更是历史。
在泉州古城千年历史里,有一些老味道,有如明月般亘古长在,元宵圆、绿豆饼、侯阿婆肉粽、土笋冻……它们流传数百年,跨过朝代的更迭,从历史深处走来,是古城“人文资产”里最市井的所在。
时光荏苒间,它们曾经兴盛到极致,而后大概也是倦了,无数老店退守深巷。好在,仍有那些讲究的美食匠人,守着一份诚诚恳恳的心,用一口旧时味,串起古城岁月,连起四代传承。
4月29日~5月1日
在泉州古城金鱼巷+泮宫口
一条石板路,千年老市集,我们备下了一份非遗老口味的“长桌宴席”。
源和堂蜜饯、秉正堂石花膏、车桥头文阿水丸、海丝金凤元宵……这场市集,邀你用舌尖探寻古城百年风光。马子跃
市集72小时街头赌圣,我们品的是美食,赞的是匠心。
一份份精心制作的老味道,最珍贵的其实是制作它们的人,人有温度,有信念,有态度。
让我们先说几段美食匠人的故事给你听,市集上你若见到他们,还可以让他们手把手教你如何滚一碗元宵圆,如何泡一夏余甘。三天市集更多细节?(温陵记忆·泮宫味道|古城匠艺市集暨非遗创新设计大赛)
壹·源和堂蜜饯
这是一项甜蜜的事业
一做已是一百年。
1916年,庄杰赶、庄杰茂两兄弟,在泉州开起了一家水果摊点。旧时代的人,多是逢年过节才舍得买些水果,作为贡桌奉品,卖不出去的水果堆在摊边,让兄弟俩心疼又着急。为了不让水果烂掉,他们用食盐腌渍,在暖阳下,晒干制成咸、酸干果,搭配水果一同销售。
人们未曾尝过干果,好奇不已,并纷纷提出口味改良的建议,“再甜点”、“要是有甘草味的就好了”……兄弟俩,探索性地加糖、及各种药材,却误打误撞制成了畅销海内外的咸、酸、甜俱全的李咸饼、七珍梅等。就这样,成了甜蜜制造者。
小时候,每到春节,家里才会请出一年一度的“甜一下”果盘,源和堂的蜜饯,草制的、蜜制的各占一格,白底红字的纸,包住三颗蜜饯,裹成一个回环,酸酸甜甜地编织着泉州人记忆深处最古早的年味。
贰·车桥头文阿水丸
许多认真不被外人理解
才显得他们的“执着”特别酷。
水丸,你也可以叫它为鱼丸,临海而居的泉州人,将剔骨的鱼肉打成泥,做成清香鲜嫩的鱼丸。
作家梁实秋,素爱鱼丸,他在散文集《雅舍谈吃》里,还写下了令人捧腹的母亲做鱼丸的场景。
“车桥头文阿水丸”的制作技艺,中关村手机报价由家族一代代传承,从肩挑走街串巷的叫卖,到而今的远销海内外,它已陪伴泉州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。
林 霖
泉州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林梨文之女
泉州鱼丸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
传承的接力棒,递到了林梨文和女儿林霖的手里冰焰族,在批量生产渐已抛弃纯手工制作的当下,带着祖辈的初心,他们对传统手艺有着近乎倔强的执着:林家的每一个鱼丸5801小炜,要用最鲜的鱼超级剑修,每一颗都要是指缝间挤压出来的。
毕竟,为一颗鱼丸下了多少功夫
普通食客并不会真正关心
但在他们看来
鱼丸好吃的秘诀
都藏在这个耗费时间的动作里。
叁·秉正堂石花膏
木棉花落王禄江,时令已进了暮春,紧接着是梅雨过,萍风起。夏天,就在眼前了。
那些夏味,清清凉凉丝丝甜甜,味蕾落在天后宫旁,那个带着清爽气息的“秉正堂石花膏”。
在闽南人的眼里,石花膏与仙草冻一样,是夏天的消暑利器。透亮的石花膏,刮成一条条,一勺蜜水,加几样鲜果,便成一碗清凉可口的“四果汤”。
石花草——制作石花膏的主要原料
秉正堂,是泉州市区唯一一家传统手工制作石花膏的百年老字号超人帝拿,而今的掌门人丁秉正,是石花膏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。
早在清朝光绪年间,他的外婆,就师从城南聚宝街的“石花阿婆”乞丐煲饭,成了石花膏制作技艺的二代传人。她肩挑着沿街叫卖,城南一带无人不晓她。
丁秉正
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传承人
泉州石花膏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
小受家庭濡染,丁秉正也随外婆和父亲学习制作,父亲常自己下海去采石花草,带着他在一遍遍的熬煮中研究不同的技艺。
要相信,越有经验的手艺人
熬煮的石花膏越好吃
在这场味觉的体验里
他想让你吃出一碗清澈的石花膏里
传承百年的情感与温度。
肆·海丝金凤元宵圆
他叫林永松莲花太极扇,元宵圆的第四代传人,林家的海丝金凤元宵圆与金鱼巷、泮宫口有着几世的情缘。
十五上元吃元宵的习俗,宋代就有。百年前,他的祖上“祥师傅”,从永春来到泉州文庙泮宫口,挑担卖售元宵圆。
林永松
泉州元宵圆制作技艺传承人林金鱼之子
泉州元宵圆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
那时,泮宫口一带,是泉州最大的“中菜市场”,是古城最繁华的所在,摩肩接踵的人来这里采买每天的吃食。“祥师傅”的元宵圆甜香润滑,深受喜爱,泮宫口的那摊元宵圆,成为那代泉州人的时光记忆。
制作元宵圆的手艺和摊点,一代代传承下来,80年代,到了父亲林金鱼的手上,终于开启第一家名叫“海丝金凤元宵圆”的店,“金”取自父亲的姓名,“凤”取自母亲,地址选在与父亲同名的金鱼巷,紧挨着泮宫口。
优质花生、芝麻、白糖、猪油,翻炒、碾碎、搅拌,放入特定大小的元宵圆模具中,压出圆形馅料,再放进装着糯米粉的大盆子里,让馅料在盆子中不断来回翻滚,均匀沾到糯米粉后,将初见雏形的元宵圆取出沾水,再继续沾粉快讯通,如此,不断重复十多次。
滚元宵的繁复,坚持了百年。古老的接力棒,递到了年轻的林永松手中,30岁未满。
在这个粗糙盛行的时代
还好有人坚持生活的诗意
和匠人的痴心。
这里写下的只是匠艺市集的一角,还有那些笔墨未能一一提及的东来菜头酸、老伴豆花、鲤堂......
这一条石板路,这一场匠艺市集,将带你吃遍时间长河里流淌的泉州味道武藤十梦。
4.29——5.1
泉州古城匠艺市集
重磅开启
只要转发本篇文章至朋友圈
并附上想对泉州非遗传承和创新的见地
并上传截图至“丝路古城”公众号后台
我们将选50名阐述有理的读者送出礼物
随机抽取一份免费非遗现场体验项目
活动注意事项
? TIME 时间
2018年04月29日—05月01日
每天(10:00-22:00)
? LOCATION 地点
金鱼巷+泮宫口
? Tell活动咨询电话
180 1659 9188
ORGANIZERS
主办单位
泉州市旅游局
鲤城区人民政府
泉州市古城办
承办单位
鲤城区文体新局
鲤城区委文明办
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
策划执行
鲤城区文化馆
优玖丝路文化
支持单位
鲤城区拍胸舞协会
民宿联合推广
技术支持